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华肿瘤防治杂志》 > 1999年第1期
编号:10246385
三切口食管癌切除全胃代食管手术方法改进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华肿瘤防治杂志》 1999年第1期
     作者:马胜军 乔以泽 尹刚 邹胜鲁 董铭锋

    单位:聊城市(252000)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

    关键词:

    齐鲁肿瘤杂志990133 我院胸心外科1994年5月~1995年12月为37例中、上段食管癌病人实施了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、全胃代食管术,经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进,手术创伤明显减轻,术后并发症显著下降,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,报告如下。

    1 临床资料

    1.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中,男28例,女9例。年龄32~70岁,平均54岁。病变均位于中、上段食管,病变长5cm~13cm,多属于中、晚期。术前X线钡餐造影检查,肿瘤位于主动脉弓后、平奇静脉水平或明显右侵,并常规行食道拉网细胞学检查,部分经胃镜活检病理检查确诊。术后病理报告38例为鳞癌,1例为小细胞未分化癌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1.2 手术方法要点 病人术前不插胃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。全麻后取右侧斜坡位,右胸垫高45°,右上肢外展悬吊。手术仍分两组:颈胸组先经右胸前外侧第5肋骨上缘切口,分离骨膜后进胸。探查确定肿瘤能切除后结扎奇静脉,游离胸段食管,清除纵隔淋巴结。胃缩缝上提至颈部完成吻合后,将胃送入食管床内,分别与剪开的纵隔胸膜前、后边缘缝合固定各5~6针,使之完全位于纵隔内。关胸时应用克氏针在上、下肋骨各钻3个孔,用双10号丝线经孔缝合打结。腹部组与颈胸组配合将胃送入胸腔后,提起空肠距屈氏韧带20cm~30cm处造瘘,逆行插入12~14号硅橡胶胃管,经十二指肠至胃内15cm,另一端从左上腹壁引出,缝合固定,备术后胃肠减压及维持胃肠营养用。

    1.3 结果 全组病变均获切除,无手术死亡。其中根治性切除29例,姑息性8例。手术方法改进后病人因切口疼痛需应用镇痛药物治疗例数明显减少,肺部并发症显著下降,进食后胸胃综合征表现消失,无吻合口漏发生,经术后胃肠营养支持治疗,病人体重下降情况明显改善,与1988年3月~1994年4月一组手术方法改进前病例相对比,手术效果明显提高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表1 手术方法改进前、后两组术后疗效的比较(例,%)

    分组

    总例

    数

    术后应用镇

    痛药物

    术后肺部

    并发症

    术后胸胃综

    合征

    吻合

    口漏

    术后体重下降
, 百拇医药
    (>1kg)

    前组

    25

    11(44.0)

    4(16.0)

    3(12.0)

    1(4.0)

    20(80.0)

    后组

    37

    9(24.3)

    2(5.40)

    0(0)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0(0)

    14(37.8)

    P值

    <0.05

    <0.05

    <0.01

    <0.05

    <0.05

    并发症共8例次。其中心功能不全、喉返神经损伤、腹部切口裂开、远期吻合口轻度狭窄各1例,与前组对比也明显降低。

    2 讨论

    食管癌肿瘤位于主动脉弓后、与奇静脉关系密切或病变较长明显右侵时,采用经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及安全性。关于手术体位及切口选择,有些作者先取左侧卧位、右胸后外侧切口,游离肿瘤及胸段食管,关胸后再改平卧位[1]。也有的作者习惯于左侧斜坡位、右胸前外侧经肋床切口[2]。但对胸壁损伤均较大,出血较多,开、关胸较繁琐。特别是术后病人因胸部切口疼痛,不敢咳嗽及深呼吸,易发生肺部并发症。近期作者采用右胸前外侧、第5肋骨上缘切口及肋骨钻孔缝合关胸法,不但明显缩短了开、关胸时间,减少出血,减轻胸壁损伤,而且避免了经肋床或跨肋骨缝合对肋间神经的损伤或压迫,使术后切口疼痛明显减轻,有利于病人咳嗽、排痰,预防肺部并发症,绝大多数病人术后及近期不需应用镇痛药物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三切口食管癌切除、全胃代食管术,由于迷走神经全部被切断,因此术后短期内胃张力降低,蠕动缓慢或消失,幽门部出现暂时性痉挛,可出现功能性胃内容物潴留,如胃肠减压不确实,此时胃与纵隔尚未粘连固定,胃扩张必然会压迫纵隔及肺脏,也使幽门受牵拉形成角度,致胃排空不畅[2],引起病人长期的饭后胸闷不适、呼吸困难等胸胃综合征表现,明显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。作者常规行胃体缩缝,关胸前将胃送入食管床后,再分别与剪开的纵隔胸膜前、后边缘缝合固定各5~6针,能完全避免以上不足,使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。

    食管癌切除术后病人术后往往需禁食7~10天,为解决胃肠减压及营养问题,过去常规放置胃管及十二肠营养管。术前插管不但增加病人痛苦,术中也极易脱出,常需经吻合口拔出固定,造成颈部切口污染,且影响操作,术后病人活动也多有不便。我们近年来采用高位空肠造瘘逆行插管行胃肠减压及维持胃肠营养,其优点:①采用此方法术前不需插胃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,可减轻病人的痛苦,简化术前准备工作。②术中直接行颈部吻合,不用麻醉医师配合拔、插胃管,减少颈部切口污染机会,缩短吻合时间。③吻合口处无异物刺激,有利于愈合及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。④病人术后无鼻咽部不适感,便于咳嗽、排痰,可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。⑤此管内径较一般营养管明显粗大,能滴入较稠流质食物,易于术后营养维持。

    参 考 文 献

    1 王学勤,董金发,何 影.三切口食管癌切除胸骨后胃颈部食管—胃吻合法.医师进修杂志,1996,18(9):24.

    2 陈吉元.食管癌切除颈部胃吻合十二指肠过度牵拉致胃梗阻.中国肿瘤临床,1996,23(3):227., 百拇医药